TTM
TTM 是 Trailing Twelve Months 的缩写,意思是过去连续 12 个月
1. 计算方法
TTM 不是按自然年(1 月到 12 月),而是取最近连续的四个季度的数据相加。
其中 Q表示季度数据,可以是净利润、营收、EPS 等。
2. 为什么用 TTM
最新性:比上一完整财年更及时,反映公司最近 12 个月的实际表现。
去季节性影响:比如零售业第四季度旺季,TTM 结合四个季度消除了单季波动影响。
可比性:投资分析中常用 TTM 数据来比较不同公司的盈利能力,因为它都是“滚动 12 个月”的概念。
3. 例子
假设今天是 2025 年 8 月,某公司最近四个季度净利润分别是:
2025 Q2:280 亿美元
2025 Q1:270 亿美元
2024 Q4:300 亿美元
2024 Q3:260 亿美元
则:
TTM 净利润=280+270+300+260=1110 亿美元
每股收益(EPS, Earnings Per Share)
- 公式
其中净利润用过去 12 个月(TTM)或预计未来 12 个月的数值。
- 反映的含义
EPS 表示公司每一股普通股带来的盈利能力,是衡量公司盈利水平的最基础单位指标。EPS 高,意味着每一股的盈利贡献大;EPS 低,说明盈利摊薄或盈利能力弱。
市盈率(P/E, Price-to-Earnings Ratio)
- 公式
或者写成:
反映的含义
P/E 表示投资者愿意为公司每 1 美元的盈利支付多少倍的价格。P/E 高 → 投资者对未来增长预期高(但也可能是被高估)。
P/E 低 → 可能被低估,或者增长前景差。
盈利收益率(Earnings Yield)
- 公式
反映的含义
它是 P/E 的倒数,直接告诉你“买下这家公司,每投入 1 美元,按当前盈利能得到多少美元的利润”。可以和无风险利率(如美债收益率)对比:高于无风险利率 → 相对有吸引力。
市净率(P/B, Price-to-Book Ratio)
- 公式
每股净资产 = (总资产 − 总负债) ÷ 流通股数。
反映的含义
P/B 表示市场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值。P/B < 1 → 市场价格低于账面价值,可能被低估。
P/B 高 → 市场对其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未来价值预期高。
PEG 比率(Price/Earnings to Growth)
公式:
PEG = 市盈率(P/E) ÷ 盈利增长率(按百分比取值)含义:
PEG 把估值(P/E)和盈利增长结合起来看。PEG ≈ 1 → 估值和增长基本匹配
PEG < 1 → 可能低估(盈利增长快、股价不算贵)
PEG > 1 → 可能高估(股价高,但增长慢)
股息收益率(Dividend Yield)
- 公式
- 反映的含义
股息收益率衡量你买下股票后,仅凭分红能得到多少现金回报。高收益率适合追求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者,但要注意分红是否可持续。
**Alphabet(GOOGL)财务与估值分析
(截至 2025 年 8 月最新数据)
1. 基础数据
股价:约 201 美元
市值:约 2.13 万亿美元
TTM 净利润:约 1,155.7 亿美元
流通在外普通股:约 106 亿股
2. 核心指标计算
EPS(每股收益)
EPS = 净利润 ÷ 股数
= 1,155.7 亿美元 ÷ 106 亿股
≈ 10.9 美元/股
→ 每股在过去一年给股东带来了 10.9 美元的盈利。P/E(市盈率)
P/E = 股价 ÷ EPS
= 201 ÷ 10.9
≈ 18.4 倍
→ 投资者为 Alphabet 每 1 美元的盈利支付约 18.4 美元,处于美股大型科技公司中等水平。盈利收益率(Earnings Yield)
盈利收益率 = EPS ÷ 股价
= 10.9 ÷ 201
≈ 5.42%
→ 如果你买下 Alphabet,相当于每投入 100 美元,按当前盈利水平每年“获得”5.42 美元的利润(未考虑增长与分红)。PEG(估值与增长比)
假设未来 3 年盈利年均增长率约为 15%(市场预期值)。
PEG = P/E ÷ 增长率
= 18.4 ÷ 15 ≈ 1.23
→ 略高于 1,说明估值和增长大致匹配,但不算便宜。净利率
假设 Alphabet TTM 营收约为 3,400 亿美元:
净利率 = 净利润 ÷ 营收
= 1,155.7 ÷ 3,400 ≈ 34%
→ 每赚 1 美元收入,就能留下 0.34 美元净利润,属于超高盈利能力。
3. 投资含义解读
Alphabet 当前的市盈率约 18.4 倍,盈利收益率 5.42%,明显高于当前美债收益率(~4%),意味着在相同风险下,它的盈利能力具备一定吸引力。净利率高达 34%,显示出极强的成本控制和业务护城河。不过 PEG 略高于 1,说明估值和预期增长基本匹配,并非明显低估。从长期投资角度看,它是一个高盈利、现金流稳健、业务多元的科技巨头,但如果追求极端的“低估值捡便宜”,可能需要等待市场回调。